路線︰丸尾温泉→えびの高原→白鳥山→六觀音御池→甑岳→六観音御池→えびの高原→丸尾温泉
白鳥山︰えびの高原~白鳥山~白鳥山北登山口分歧
早上醒來,天色灰暗,比起出發前天氣預報所示之落雨天已算萬幸。各溫泉旅館噴出的白煙徐徐向上,顯示風勢並不強烈。乘坐巴士再次前往蝦野高原,再次仰望韓國岳,山頂的樹冰全數消失,昨日能遇上初冠雪叫人欣慰。白鳥山與六觀音御池一段路屬於「繞池自然探勝路」(池めぐり自然探勝路),鋪設如家樂徑。沿梯級緩登,周遭被赤松(Pinus densiflora)圍繞,較為單一,未幾有展望台,可遠望硫磺山與韓國岳。
續走至「白鳥山南登山口分歧」,可選擇登上白鳥山或繞過,想當然耳,登山是必然選擇。所謂登山,亦即圍繞火山口走一圈。高度漸升,白紫池漸露面。細心留意發現池邊築有水壩,昔日寒冬之日,池面結冰,旅人皆在池面耍樂。續走,臨登山頂前為一處碎石坡,向人工建築方向走便抵山頂。此人工建築應為監察火山活動之用。由山頭望向東面,白紫池、硫磺山、韓國岳連成一線,盡覽三種不同的火山地貌。離開山頂,繼續呈順時針方向繞火山口,來到東面,六觀音御池後方可見非常對稱的梯狀火山,那就是甑岳所在。
六観音御池︰白鳥山北登山口分歧~六観音御池~不動池
降回「白鳥山北登山口分歧」,繼續前行。圍繞六觀音御池是一般平緩的路。此地有最少兩種櫟樹可見:狹葉櫟(Quercus salicina)與日本常綠橡樹(Quercus acuta)。前者葉呈深鋸齒狀,相當突出。還有一種日文稱為小額空木(Hydrangea luteovenosa)的鏽球花屬植物,可惜為落葉性,只見乾掉的花掛在枯枝上。在池之北,路邊長滿參天巨木,感覺如進入馬達加斯加的「猴麵包樹大道」(Baobab Alley)一樣,此地之神木皆為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為五百多年前前來六觀音堂參拜之信眾種下之樹。別去神木群,六觀音堂就在其後。此堂並非瑰麗堂皇,反而較為殘舊,屬於本地原住民信仰,於明治時期改稱豐受神社。此地可近距離觀看六觀音池,逆光之下只見池面反映天空的雲,韓國岳在後,中間是持續噴煙的硫磺岳。往後山徑南行,疏林中漸見甑岳。未幾,「繞池自然探勝路」到此為止,郊遊人士宜此刻原路返回。
甑岳︰不動池~甑岳~えびの高原
抵分岔路口,續走可抵不動池,在尚未禁止進入硫磺山之日,此地可輕鬆返回蝦野高原,然而短期之內,只能走回頭路。另一條路則前往甑岳,相比剛才的路是一條真真正正的登山路。在落葉林中前進,路跡不算明顯,缺乏經驗者恐怕會迷路。穿梭其中,急然看見遠方有動物出沒,對方亦已發現我的存在,回首定睛觀察我的一舉一動。臀部兩片白色的毛是其最大特徵,認為日本常見的日本梅花鹿(Cervus nippon),於日本廣泛分佈,亦即是奈良追着遊人要餅那種。雖然為原生動物,但因過度繁殖,對高山地區稀有植物造成嚴重破壞,是故常見山屋或登山口貼有報告鹿蹤的告示,用人為方式去控制數量。來到另一個分岔,南行五分鐘即可抵達縣道,此為最遠的登山路線,但僅限不用依靠公共交通工具旅者所採用。續走抵一木橋,西行為路徑不算明顯的「鄉土之森入口」,可抵白鳥溫泉;此時應北行,開始急登甑岳。
這是一條相當直接的登山路,只需攀升 150 米便能抵達火山口邊緣。由此回望韓國岳,變得更為對稱,而硫磺山則移到其右方。雖然可以繞火山口走一圈,然而時間不足,只能輕降火山口中的濕地。下望濕地,被赤松圍繞,中間長滿芒(Miscanthus sinensis),穿過其中比香港人爭相打卡之地更為密集美麗。濕地中央有兩個淺池,遠望感覺有點像坦桑尼亞 Ngorongoro 火山口。池面結起薄薄的冰,冬日濕地有種蕭瑟感,一瞬間寧靜打破,原來有日本山友正繞行火山口。離開甑岳,原路回走,驚喜地看見長於殼斗科樹上的寄生植物槲寄生(Viscum album subsp. coloratum),還有相當可愛、名字卻奇怪的濕度計硬皮地星(Astraeus hygrometricus);路過不動池,好奇看一下,也沒甚麼特別。續走六觀音御池,不登白鳥山,走過水壩,再次踏足熟悉的路,良久便回到蝦野高原。
時間尚早,參觀「蝦野生態博物館中心」(えびのエコミュージアムセンター),內裏豐富的資訊見不暇給,可叫人駐足一個鐘。巴士抵達,回到丸尾溫泉,今晚入住另一間溫泉旅館,更豐富的晚餐,還有同樣舒適的露天風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