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頂罌西坑 ★★★
編號︰頂罌西坑 375/240901+1:689
河背坑,源起坳背山,流域廣,故集水量豐富,上段即水塘以上,不乏精彩瀑潭,未段迴避之連綿瀑流更有牛烏石澗中段之風;中段築有河背灌溉水塘,沒入塘底,水壩以下,更有大澗之姿,引水道旁之深潭更是嬉水勝地,惟受農場污染,殊為可惜;下段是一幅大型石坡,水散如紗,不成澗形,也算一奇。
頂罌西坑(有曰「河背右坑」),源起河背村南面高 245 米之頂罌山(有網友指從舊地圖與墓碑所見,應為頂庵山;河背坑入塘處土名鄧庵,即鄧氏居所,會否「頂罌」、「頂庵」皆為「鄧庵」音轉?),有引水道欄截,渠化後流入河背與馬鞍崗之間,再於港鐵八鄉車廠與河背坑匯流。此坑澗短而精彩,勢若中澗;「越野單車徑」以上,尚有一塊開揚瀑壁,待窮源者突破。
頂罌西坑
由河背村起步,村後沿馬路往七渡橋方向緩緩接上引水道,是建成於 1960 年的「水務署河背隧道」入口,旁邊一個誘人瀑布,便是頂罌西坑。前行少許,有橋抵引水道對岸,順利來到瀑前。水量一般,瀑壁相當濕滑而難以上攀,壁中有人鑲有鐵腳踏,奈何仍需上攀少許方能抵達;在更右的壁邊上攀似乎較為穩妥,抵達瀑頂,上承一道迷你散髮瀑。從右上攀,小心落石,又有一道石排短瀑出現。穿過右岸藤林,抵達小水壩。續溯,疊石短瀑注入潭中,然後是一段亂石林澗,走過一道小坑槽急流後,忽如其來的開揚讓人甚喜,眼前是一幅高餘十米的瀑壁,流水靠右藏於石隙中。輕鬆上攀,瀑頂可望對面的四排石山,那裏有著名的「崇山飛瀑」。
踏過淺潭,走過小瀑布,澗道稍微收窄後又變闊,一道梯形瀑布出現,流水如紗,倒算優雅。瀑頂連接峽槽,兩大石緊靠,須壁虎而上。澗道繼續呈坑槽狀,形成一柱短瀑。重回石排澗道,一道扇形瀑布在前,從右上攀,良久來到左右分源。左源水量甚多,有一簾瀑流下,雖然與右源同樣連接「越野單車徑」,但隨後無景但較長,估旅人多隨右源離開。右源水量迅速消失,只餘尚且通暢之石排澗道,很快便來到「越野單車徑」。
河背坑
東行經頂罌山坳下降至河背灌溉水塘,想不到曾經遊人如鰂的水壩,今日竟然冷清如未廣泛流行行山之前。逆時針環塘走半圈,至鄧庵,有一橋,河背坑水塘以上在此上溯。
垂藤懸掛,澗道平緩而寬敞。前方一道石瀑,下承一潭,水量豐盛。接着回復平流,踏過石坡淺流,相當解暑。一片開揚石坡,流水看似消失,盡處卻是一個兩段瀑布,右邊亦是石坡,在隆隆水聲下再次回到澗中。走在暢快的林澗,納悶為何名氣不彰,倒是慶幸滄海遺珠猶存。一道曲流注入深潭,從旁繞過,未幾又有三段淺槽瀑布傾注而下,精彩而不艱難。
淺槽急流後,是連續的石坡急流,每有流水集中處,即成白流,或瀑或急流。遇上別緻的雙層斜瀑,各接一潭,從左上攀,來到兩崖相夾之柱瀑。突如其來的惡崖,無法翻越,於左岸藤林間鑽入,發現柱瀑以上澗道全是淺峽急流,只能沿崖邊一直走到澗勢平緩之地,此段有種走在牛烏石澗中段的錯覺,只是地勢沒有那樣險要。澗勢平坦得如渠,未幾澗道受大量省藤(Calamus sp.)所阻,枝剪亦顯得毫無用武之地。於右方疏林繞過,前方澗成濕地,此刻宜靠右經過廢田,有一條爛泥出澗路可抵橫山徑。於此可繼續落山往河背灌溉水塘,下溯河背坑水塘以下一段,至引水道返回河背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