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角東坑

日期︰2019-01-06
難度︰★★
路線︰打石湖→桂角東坑→龍潭山→大羅天→大江埔→錦田市中心
編號︰184/190106+1:310


桂角東坑(圭角東坑,雞公東坑),土名對面坑,源起桂角山東峰龍潭山,藏於蕉林山與尖石峒之間的山谷,流入打石湖。全澗基本上暢通,惜大量山泥傾瀉與塌樹阻路,偶須穿過藤林,冬日仍見流水,中段仍精華,有一幅十米落差的瀑壁,為其主瀑。桂角山諸澗值得探遊者不多,幅員甚廣的大江浦坑,水源甚豐的下輋坑與上輋坑,再來就是這條谷深源淺的桂角東坑。雞公嶺一名乃政府誤植,本名桂角山或曰掛角山,主峰 585 米者為羅天頂,東峰 555 米者為龍潭山,其下有龍潭寺,相連之石澗為極密之龍潭石澗,西峰 572 米者為大羅天,而稱為雞公山者,則在更西面的以 374 米高的雞公頭為主峰的一列山峰。

由打石湖出發,涼亭對面的石級可接龍潭東脊,桂角東坑入澗處則在元朗方向十數步之遙。遠望山脊已見桂角東坑其中一幅大幅塌陷的山坡。燈柱 BD1140 側入澗,澗邊有整平的山泥傾瀉路段,拜山路接入澗,山徑於澗兩邊有粗糙的石屎路,未幾變成石級上山,此刻可棄徑沿澗上溯。

打石湖起步

山泥傾瀉

入澗

倒樹

澗邊拜山路

此澗比想像中來得寬敞,冬日仍見流水叫人出奇。藤蔓橫飛,遇一倒樹於淺潭前。未幾左岸有山泥傾瀉,隨後見石砌水堤,引水水喉已斷裂。前方有一淺潭,過之有巨石相疊,澗道暢通而兩邊植物密生於岸邊,入侵種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菊科)幾乎佔據林頂,甚至伸延至澗邊。此時拜山石屎路再次出現,好奇前往一探,有墳於海拔約 130 米處,為兩源交匯之上坡,對岸的山泥傾瀉,是在打石湖站看見的那一幅。返回澗道上溯,有一潭阻路,其左穿過密集的藤林即可繞過,緊接是大量流水沖積的枯枝,原來前方又有一幅大型山泥傾瀉。

枯木沖積

山泥傾瀉

水堤

偶有大石

山墳

穿藤

枯枝沖積

山泥傾瀉

澗道再次變回中間暢通而兩岸皆林的狀態,由入澗觀察至此,物種組成單調,藤本或攀緣植物以微甘菊、買麻藤屬(Gnetum sp. 買麻藤科)、刺果藤(Byttneria grandifolia 梧桐科)及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蝶形花科)為主。再越過一倒木,有一小瀑壁在前,流水在石排上的坑槽呈三角狀流下,上方又有一淺潭。澗道收窄,沖積枯枝阻塞,於右方穿藤沿外斜石排脫出,又見山泥傾瀉。

小瀑壁

又見枯枝沖積

石排橫過

隨後可謂進入精華段。澗勢頗有中型澗之貌,見長石峽,在其右方水退方現的石棧道攀上,接短瀑兩疊。前方出現一道大型瀑壁,落差約十米,豐水時應該相當精彩。壁左有一樹,根沿石邊往跌水潭生長,形態令我想起吳哥古塔普倫寺的四數木(Tetrameles nudiflora 四數木科)。瀑頂又見一倒樹。上溯一會,澗道變得開揚,被微甘菊覆蓋的澗谷一覽無遺。依澗破藤前進,澗道回復舊貌,未幾過石排,隨即故態復萌,再次開揚處,有崖壁於右岸。越過澗中橫木,依崖底澗道前進,此段頗有蒼鬱之風,偶有飛藤亂蔓,樹壯大而立於澗中,老根盤石,一反桂角山光禿草坡的刻板印象。

自然傑作

長石峽

兩疊潭

喜見高瀑壁

留意壁左長根

壁頂倒樹

微甘菊肆虐

穿藤林

石排續上

澗道藏在林中

倒臥橫木

有短峽

壁立於澗右

漸近源末,一段頗似迷椏走廊的竹林澗段,然後澗道狀窄成疊石坑復,兩邊矮樹迫近,澗道卻可通至末端。有一疊石如動物頭部置於澗左,此時可棄澗;左邊有一小山崗,攀上此山崗即接打石湖脊近龍潭東脊處,惟此地似乎經歷山火,土壤黑且鬆散,灌木盡為乾枝。於山脊路上的旅山與跑山比賽者,見證我們的行動。

竹林地帶

澗道收窄

浮誇

見此石即左轉出澗

望源末

石崖邊接山徑

下望桂角東坑

登龍潭山,雖然霧氣甚濃,惟仍可指點遠至米埔及粉嶺哥爾夫球場等地。跳過主峰羅天頂,來到有三角測量墩的大羅天,隨即下走南脊,途中見廢棄測量基站。右方寬廣澗谷為大江埔坑,似有一飛瀑藏於林莽之中。於分叉路口棄七星崗而選擇大江埔,穿過長草,來到一廢棄鐵皮屋後方,有狗五、六隻迎賓狂吠,眾人拾起斷枝以防萬一,狗群最後散去,我們則依新挷路標引至豬場旁的溪澗,澗中流水黑如墨,且發出惡臭,與屎坑無異。然而去路受兩岸建築所阻,只能沿澗下溯,而對「絕對不想碰的屎坑」與「絕對要離開的決心」的矛盾之下,只能步步為營,免得與澗水有所接觸。澗左一條明顯的逃脫路線是唯一希望,上岸後穿過小花園,即接大江埔村的馬路,頓感安慰;隨後步行回錦田市中心散隊,結束首次桂角水系的旅程。

登龍潭山

粉嶺哥爾夫球場

絕對密林龍潭石澗

羅天頂

大羅天

廢棄測量基座

大江埔坑

大江埔

穿長草

落屎坑

澗左脫出

返回大江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