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
路線︰沙田山莊→狗肚南坑→狗肚山→坳背灣→坳背環坑→桂地新村
編號︰狗肚南坑 189/190421+1:315
坳背環坑 59.4/190421+2:316
狗肚南坑,源起狗肚山南坡,流入火炭落路下,沙田山莊以下一段盡受民居包圍,不宜溯遊,惟以上一段氣勢猶存,深峽、槽瀑、石廊、岩坡皆有,絕不失色。此澗無明顯分源,源末直指山頂,至澗隱沒,可取左岸山脊路登頂。
坳背環坑,或作坳背灣坑,源起草山東南,與黃竹洋坑匯合,流入火炭,為火炭三源之中間,惟一未受民居污染可遊路段最長最精彩者。引自黃竹洋之古道以下為精華段,中下段深峽處竟有石砌古道穿梭於右岸(上溯方向),惟近水壩處古道崩塌,需越過險位方能重回澗道。深峽以上,瀑流相間,姿態多變,主瀑雄偉,樹根寒潭,瀑壁棧道,上溯下溯風味迥異,精華以上為廢田平流區,澗床寬廣平靜而水豐石平,分兩源,皆出坳背灣廢村村徑。詳細遊記請參閱本網誌《坳背環坑2014》。
由沙田乘座小巴前往沙田山莊落車,其旁已是狗肚南坑所在。入澗處今有地盤,澗床用石屎封起形成小水池,其後已是原始澗道。澗床主要為岩坡,雨後帶點濕滑,上溯未算困難。有一短瀑,瀑流成槽在右,岩床中間有已廢棄的鐵水喉;然後遇一潭,水色混濁,似針山水系的顏色。潭後為斜板岩床,接上一道兩層瀑布,下層沿瀑流上攀,上層則隨意。回望澗後景色,盡為高樓所阻,然而眼前出現峽槽,其對比甚為妙趣。此峽不能上溯,然而可先一窺峽內之三角形長瀑,再攀上左邊峽頂。三角瀑以上仍是一連串深峽中的急流,於峽左棧道小心前進,有幾分牛烏石澗中段的驚奇感。
沙田山莊後入澗
澗口
地盤後已是石坡
今日天雨路滑
小槽瀑
斜板岩床
瀑邊上攀
峽槽
峽盡短瀑
右方為深峽
峽盡有一石排瀑流,隨後石峽擴大成石廊,跨過小長潭,澗道漸升,石廊中大石相扣,流水蛇行其中,澗外植被茂密,澗中卻通暢易行。至澗形變得更闊,有寬廣石坡在前,流水刻成坑槽貫穿其中,亦是旅者突破之路。澗外景色變得開揚,大老山、水牛山等皆可細數,沙田景色被樓盤「御龍山」所阻。坑槽勢未完,潛藏澗中,槽盡之處攀離左出,澗道又有一平滑石牆所阻,左右皆可翻越。澗勢漸弱,仍有坡流弱水淺潭數,接上幾幅矮瀑壁,其中一幅竟留有紅繩,然而此壁無須借繩亦能輕易上攀,是故不必冒險使用。流水最近消失於寬闊的亂石淺谷,經過連續出現的老樹盤石,旅者應靠左接上以芒萁為主的草坡,右方是此坑源末的窩谷,其上已是狗肚山山頂,一枝三角測量墩立於岩石之上。
石排瀑流
石廊
澗床大石
澗床大石
大石坡
沿坑槽上攀
望火炭
沿峽槽邊走
楮離峽槽
巨石橫瀑
澗道漸緩
平滑石板瀑
水流漸弱
無意義的經繩
澗末
老根盤石
登狗肚
狗肚山
狗肚山頂清風送爽,沙田海、吐露港、赤門海峽盡收眼底,中文大學、九肚山平房區、女婆山、船灣淡水湖等清晰可辨。西面平坦的草山,與狗肚山之間的山窩便是火炭群村所在。此山村僅有石屎村徑抵達,沒想到竟有居民回流生活。沿狗肚山與草山之間的山脊落山,至直昇機場所在之山坳依電纜路西南方向落山,抵引自蚊坑徑搖斗坪之石屎村徑往河瀝背前行,未料河瀝背之寮屋一二,竟封村路,有欄路狗數,只好無奈南行至搖斗坪,見政府 2013 年動工的防治山泥工程爛尾工地,跨蚊坑經山尾至牛湖托。搖斗坪村甚為開揚,村民皆擁山田,惡狗困在屋內,不阻路人。至山尾,路徑漸廢,回復昔日石砌古道,抵牛湖托南向梯田,開揚至極,再次進入澗谷,已是坳背灣村,其澗右源有劉氏宗祠。於下方堤堰落澗,開始坳背環坑下溯行程。
九肚山豪宅區
遠望針山
直昇機場
回望狗肚山
電纜路
河瀝背
2013 年動工的防治山泥工程爛尾工地
「上往大埔」問路石
山尾村
坳背環廢村
劉氏宗祠
沿右源下溯,初段兩岸盡是廢田,澗邊不難看見用石頭砌成的石牆。此段平坦無起伏,僅有一級瀑布可賞,經過澗左巨石,至出現第三個堤堰後,乃精華之始,群瀑之初。首見一道橫瀑雙流,左大右細,旅者可在其右邊安全下降;流水在石排刻槽流下,止於潭,再於巨石邊呈三級躍瀑形式再注寒潭。澗道暢通而飛藤橫貫,再降一道瀑布後便是橫來古道。
坳背環坑右源
已是橫瀑
岸左見巨石
橫流雙瀑
一條呵成
水量不俗
兩疊瀑
下有大潭
橫來古道
古道而來突如其來的急勢阻嚇來訪者,看似無路的寬廣橫瀑,可在右邊急速瀑邊下降,更或在瀑中一條石脊中小心下降,後者除了跨過石隙進入石脊的一步外,可謂相較安全。回望橫瀑,石脊左邊直注入潭,右邊則沿平滑石壁分成如四匹長布滑入澗中。再降一道短瀑後,須於澗側巨石間迂迴下溯,澗中石塊巨如汽車,大如雪櫃。緊接的急流、短瀑、淺潭相間,連續不斷,旅者可在下溯方向的先左後右岸石排輕鬆下降,此瀑流最後衝出一幅巨大岩坡,倚右側坑槽滑落,此廿多米落差便是本澗主瀑所在。臨近瀑底跌水潭,岩坡變得陡直,小心向左橫移入林數步,繞過靜水寒潭,於樹根壁處降回澗道。
平滑石壁
直注入潭
下溯
越過巨石陣
留影
地標式巨石
沒完沒了的短瀑
氣勢磅礡
瀑左小心下降
奔流
回望主瀑
樹根壁
一道瀑布俯衝入峽,峽岸絕壁予人難以接近的感覺,雖初段猶可險抵,惟再往下走則是絕壁,此路不通。峽右有一山徑繞過,途中有左支流入,可窺見這段無法溯遊的險地。山徑最終接回峽瀑盡頭的澗道,長潭後依舊是不能踏足的險惡地形。至此,可選擇繼續下溯,或是接走左岸(下溯方向)古道。在壁邊不明顯入口向林中鑽,未幾即見一條與澗道平行的石砌古道,隨後二分,上者可能往昔日田地,下者繼續沿澗邊崖中橫行。古道最後因山坡崩塌而消失,旅者在其盡處之上開闢了一條路,惟必先險攀眼前的壁,有前人留下的繩索,綁在半斷的枝頭,靠樹藤上攀,略嫌繩索阻路,之後的路尚算好走,未幾已返回澗道,來到水壩後的首個斜板瀑潭。於右邊的水渠離開水壩,抵桂地新村,驚覺面目全非,新建的高樓還有巴士總站大幅改變將來此地的交通方式與人流,這個建立在火炭谷盡處、工業區最後方的住宅區會如何改變火炭長久以來的商業活動,是我相當感興趣的地方。
再下溯為絕峽
山徑繞過
峽盡處重回澗道
對岸接上古道的隱徑
古道
對岸山泥傾瀉
古道崩塌前的險位
入澗首個深潭
水壩右側便是出澗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