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西坑、石獅西右坑

日期︰2022-08-28
難度︰石獅西右坑 ★★★
   石獅西坑  ★★★
路線︰十八區墳場→石獅西右坑→石獅山→石獅西脊→十八區墳場→石獅西坑→石獅山→黃龍坑道→東涌
編號︰石獅西右坑 313/220828+1:575
   石獅西坑  314/220828+2:576

大東山西面之石澗向來名氣稍低,「龍」字輩中計有西龍石澗降龍石澗龍躍石澗三條。稍北一點為大東北脊(今有人呼之「大石脊」)伸延之石獅山,亦藏最少兩條可供探遊之石澗:源起石獅山西面之石獅西坑,及位處石獅西坑龍躍石澗之間之石獅西右坑。皆為鳳大北坑之左源。

石獅西坑,源起石獅山西坡,流入鳳大北坑,短瀑相接,主瀑名曰「石獅瀑」,上分三源,承長石坡瀑流後澗道隱密成坑,消失於約 260 米處,須鏟林至石獅山山頂離澗。石獅西右坑,源起石獅山以南,源頭比石獅西坑為高卻無分源,故水量比較少,中段有中型垂直瀑壁,氣勢非凡,其後一段斜石排澗床亦具特色,至大東山西坡橫山徑即可離澗。

石獅西右坑

東涌道起步,經過東涌㘭管理站後隨即入澗。澗道並未因東涌道建成而大幅破壞。甫入澗不久,有一輕瀑流水散落如紗,輕躍於石級間,甚為優雅。沿瀑左攀登,臨頂處有一小峽位略考功夫。接着迎來圓潭短瀑,隨後左彎之澗道,澗床層級遞進,有如拾級而上。經過一個短瀑後,有一道斜瀑注入深潭。再遇一瀑,宜於瀑右上攀,上承一個橫瀑。

入澗

初時小瀑

瀑右上攀臨頂略考人

床層級遞進

床層級遞進

一注入潭

瀑右繞過

橫瀑

短瀑連續不斷,經過伴有大石在旁之瀑布,澗道止於一幅既黑又濕之瀑壁。此壁難以翻越,唯取右方碎石脊繞上。水量略嫌弱,兩段石排瀑流伴有個清潭,見澗盡銀光閃耀,有如東龍石澗登臨「鷹頷瀑」之情境。原來有一濕壁橫垣在前,可惜水量不足,流水散失於寬廣崖壁而顯得孱弱。攀登此瀑只有瀑左一途,層層級崖宛如攀登藏龍石澗「龍吟峽」一樣。臨頂處入林後再橫移返回瀑頂,水量明顯減少。

石旁小瀑

黑濕瀑壁

右邊碎坡小心上攀

石排瀑流

頗有「鷹頷瀑」之勢

主瀑

宛如攀登「龍吟峽」

經過一個粗糙壺穴,澗道呈斜石排狀,無論澗床還是小瀑布,皆為右傾三十度之地層;坑道削得平滑,有瀑而缺潭,也算是另一種異景。最後澗道歸於荒坑狀,此刻遇上南來之大東山西坡橫山徑,順其北走接「大東北脊」,登上石獅山,隨後左轉,下走至十八區墳場(十八號茔葬區),途中可遙望鳳大北坑鳳東飛流,頗為新鮮。

粗糙壺穴

地層明顯傾斜

V 形峽

地層明顯傾斜

流水消失

石獅西脊

遠望「鳳東飛流」

石獅西坑

再一次往東涌㘭管理站方向走,未幾即入澗。澗口有大型蕨類圍繞,沿水道前行,漸見石排上之小瀑流。未幾有一小清潭,再承三道連續之短瀑布。接着出現一連串輕躍於石排間之小瀑布,談不上可觀,走來倒輕快舒暢。林隙滲入的陽光,幽幽明明,如混雜光明與黑暗的碎片。至一短瀑,見澗盡林後有強烈反光,有幾分身在花心坑左源主瀑之感。

入澗

隨後通暢

小瀑布

水量比石獅西右坑

瀑布連連

頗有花心坑左源主瀑前之感覺

「石獅瀑」

走近瀑布,瀑高約四米,為主瀑,名「石獅瀑」,上半如布,下半外散如紗,陽光照耀下,瀑底水花折射出霓與虹。瀑左濕壁可上攀至頂,宜小心碎石脫落。翻上瀑頂,是一道開揚階級狀長石排瀑流,也是兩源交匯之地。沿瀑流濕攀,石面略滑,惟炎夏於飛濺澗水中逆流而上,清爽一詞足以形容。瀑頂乃一處開揚平台,俯瞰北峰嶂以北之地。

「石獅瀑」

左邊上攀

左右分源之右源

澗道重回林中,此刻尚算寬闊,經過一小段亂石澗道後,轉為岩床,亂藤四出,尚有清潭淺流。澗容漸成坑峽,碗狀,尚有小難關,最後止於一處曾「肢解」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之地,隨即左轉,進入離澗之路。向北離開澗谷後轉向東,沿石獅山西脊即可登上山頂,此徑踏跡不明,期間限定。此時不降墳場,續走至石獅山禾寮墩之間山坳,急降東龍石澗澗口,途中更可欣賞「虎嘯峽」及東龍右澗。此徑近年遭過度開發,已不如當年幽深,殊為可惜。出黃龍坑道,徐徐步至黃泥屋村晚飯,結束是日探澗行程。

澗道氣勢盡收

繼續上溯

碗狀坑峽

從左上攀


澗形盡失

肢解土沉香

 
石獅山望「大東北脊」

東龍石澗「虎嘯峽」及東龍右澗

東龍石澗澗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