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風石澗

日期︰2016-07-16
難度︰★★★
路線︰大澳道→凌風石澗→古道→能任亭→大澳
編號︰64.2/160716+1:251


凌風石澗,源起牙鷹山東面,流入三丫水,名字源於澗旁一個已拆毀的凌風亭。本澗可分三段︰下段者,三丫水至引水道,有輕流躍瀑、禪家摩崖石刻與石砌古壩,古意盎然;中段者,介乎引水步道與鳳凰徑之間,氣勢磅礡,翠月潭與頁岩飛絮皆見於本段;上段者,鳳凰徑至牙鷹山,離澗前有一高瀑,水豐期相當可觀。棄澗有石屎古道,可通萬丈布或大澳,可算是一條失落的古道。

在靈隱寺路口出發,大澳道旁邊已是凌風石澗。入澗路未知為何倒了石屎,看似去水渠的模樣。旋即抵達澗邊,平靜、長滿長草,是每次來到澗口的滿刻印象。對岸平直的壁面,左刻有「弘傳不朽」,中間有十字對聯「法門間中人 壁道第一流」,右刻有「佛語心宗」。此地草水交融,凌風石澗入口頗為隱密,若繼續上溯,會抵龍仔坑,凌風石澗則在右邊支流。

摩崖石刻

小心尋找右源進入凌風石澗

一片石灘後,連串臺階突起,一注瀑流於右側輕躍而下,與剛才的澗容有天淵之別。這段全無碎石的岩床澗道,明朗好走,每有淺潭,皆清澈透底;最後止於一道橫瀑,瀑壁層層平行紋理,形成微形階梯,看似易攀卻又帶點難度。瀑頂可看見凌風澗谷,還有一道已崩潰的石砌古壩。壩後清潭,緊接一幅短崖,瀑布於右側雙雙躍下,整幅瀑崖的形態令我想起鳳彌石澗下游的一個瀑布。遇上一個矮小的級瀑後,會遇上第二個、卻相當完整的石砌古壩。壩右樹根密佈,亦是越過古壩的路。寬敞的清潭接淺潭,潭後瀑布如閃電亂竄,於瀑左攀登,見幼瀑輕注的深潭,須於左側陡峭山徑繞過。山徑並不好走,中段的泥峽,伴有大量螞蟻,臨頂處於崖頂橫移,方再接回澗道。眼前有一幅高聳崖瀑,水流柔弱,雖可攀,但是日石滑,依左邊人工石河攀登至上方引水道似乎較為明智。人工石河極鬆散,行者不宜緊貼。石河之上,乃引水道之盡頭,再次入澗,進入凌風石澗中段,亦即是精華段所在。

凌風石澗

短瀑連環

潭興瀑

如襟花

雙層瀑

瀑邊上攀

瀑布上層

第一個古壩

瀑布

第二古壩

清潭

幼瀑

一注入潭

瀑左攀登

小心橫移

引水道以下的瀑布

人工石河

引水道

水閘後方,有一道連綿的石坡瀑流,層層疊疊,相當壯觀。第一層於澗左去水渠接山徑入澗,第二層則於澗左石坡小心攀登。此刻身邊有一深潭,呈墨綠色,渾圓帶寒,此乃「翠月潭」,是一個相當誇張的壺穴。再攀第三層,於瀑左山徑可接回澗中。遇上深潭高瀑後,澗勢稍微收歛,不再見高瀑與深潭,倒有清幽的級瀑出現。澗床岩石的直角紋理,令級瀑有如人工舖設一樣工整。橫瀑後澗道收窄,再次變闊時,是一堆亂級組成的輕快瀑布;最後,一幅高約三米的瀑布,岩層有頁岩般層層疊疊,便是稱為「頁岩飛絮」的優雅短瀑。瀑頂的石樁路屬於鳳凰徑,大多數探遊者皆在此棄澗,若繼續上溯上段,仍有可觀之景。

精華段之始

瀑左小心上攀

翠月潭

有一高瀑

回望高瀑

級瀑

繼續上溯

隨影

級瀑

頁岩飛絮

鳳凰徑

鳳凰徑以上,先過淺潭,隨後右方有山泥傾瀉,澗床平緩而向左傾斜約卅度。遇深潭,有中型瀑在後,左方山徑可避潭。左側有企壁如沉積岩若黃龍石澗之懸空棧道,回看有幾分似萬丈九曲的削壁廊。良久,澗邊見有生鏽水管,表示已到此澗最後一瀑。瀑布分飛入潭,氣勢不比下游差;潭邊築有堰堤,曾是集水之地。瀑右有人工建成的幾層石基,小心攀上至一石屎古道,竟建有石屎欄桿。聞此乃重要古道,可通大澳與萬丈布。往上走,有小徑至牙鷹山,往下走,則見茂密但仍可通行,於能任亭接鳳凰徑,即可回大澳結束是日行程。

上段之始

水量仍足

繼續上溯

迷你削壁廊

矮瀑

尾瀑

形勢優美

瀑右上攀

石屎欄

古道

獅山象山

能任亭

大澳

如果你喜歡,請給予一個 like 以示支持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