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倫南坑左源、聶高信山蜈蚣嘴(面具石)

日期︰2023-02-12
難度︰★★★
路線︰黃竹坑→石刻→金馬倫南坑→左源→中峽道→中峽→布力徑→聶高信山南脊→蜈蚣嘴→聶高信山→聶高信山西脊→中峽→金馬倫山→金馬倫山南脊→引水道→石刻→黃竹坑
編號︰331/230212+1:612

金馬倫南坑,源起金馬倫山西南面,流入黃竹坑。引水道以下澗道寬宏帶險,中段分源處崖壁連綿,一氣呵成,有如迷你版飛龍飛鳳,可算境內少見景緻。澗口有「黃竹坑石刻」,上方疑為黃竹坑村遺址,初段澗道頹垣處處,大殺風景。引水道以上,左源再分兩支林澗,皆可通,惟景色單一。

聶高信山南面有一組岩組,因其土名作蜈蚣嶺而稱作蜈蚣嘴。岩組中有可通遊人之石隙,為「石天門」所在。今遊者皆不知其名而稱作「面具石」,殊為可惜。九年前曾遊此地,今驚覺路極為暢通,難度大減,成為「打卡」熱點之破壞力可講不容少窺。

黃竹坑起步,沿竹坑道轉入南風道,即抵黃竹坑石刻。此石刻有三組迴旋紋,似動物眼睛,因其迴旋紋(或稱雲雷紋)與青銅器上之饕餮相似,故推測有三千五百年歷史;與其他海邊之石刻相異,乃其地點位處內陸,但亦有指可能古時海岸線比今日更接近澗口,故出現於此。無論如何,若上溯金馬倫南坑,必須於此進入澗道。

往黃竹坑石刻

黃竹坑石刻

金馬倫南坑

甫入澗道,眼前已經一道削峽,右側直不可攀,左側陡峭倒有樹根輔助。右方一道近乎乾涸的瀑布,下為深潭,看似無路。左崖一道略為外拋之棧道,可上引至崖頂極碎之斜坡。上攀難度不大,心理壓力反而更大,臨近坡頂,大量碎石與頹垣堆積而成的斜坡,除了出現少量落石外,更怕做成塌坡,是故設下臨時繩索,以作安全。

甫入澗之削峽

壁中棧道

碎石坡

經過全澗最險要處,回到澗中,是一條寬闊的坑峽。左岸仍可看見引向廢村之石屎樓梯,亦見澗中曾築有水堤集水。來到一個寬大淺潭,往前便是左右分源處。右源乃短崖相接之明快澗道,良久便抵引水道,不少隊伍取此道完成金馬倫南坑之探遊。左源則先有一幅彷如彌東坑主瀑之瀑壁,技痕者可正攀登頂,而兩源之間則有通道可抵壁頂,途中會遇上一個半圈圍堤,昔日應作集水之用。壁頂乃外斜之大平台,有若茶壺嘴坑源末,此處可飽覽右源列崖,由此所見,此澗之氣勢可謂深藏不露。


峽後澗道

坑槽狀

左源瀑壁

右源瀑壁

兩源間之半圓圍堤

俯瞰右源

左源瀑頂石台

崖頂有一條山徑從西面橫來,澗中更有簡陋石橋,疑為廢村所用。爾後道澗不再險惡,仍岩坡為主,伴有數個淺潭與斜瀑,未幾已來到引水道。穿過引水道,正是左右源交匯處,兩源皆通,取左,編號「WCH5(2)」(WCH 應指黃竹坑),植被轉為原生物種較多之林,澗道以亂石為主,無甚景觀,一直通往中峽道。

石坡瀑布

引水道

左右源交匯

石排

途中一處石坡

源末

聶高信山

沿「港島徑」經中峽,接入布力徑,抵聶高信山南脊。初段為小型風化劣地,形成沖溝,故近馬路邊有護土牆。上方見石崖,乃蜈蚣嘴所在,今以「面具石」作為招徠誘人打卡,崖中有高約數米石隙,可通一人,稱「石天門」。薄霧橫行,蜈蚣嘴若隱若現。山徑比數年前已變得極度明顯。經過相當形像化之「鳥嘴石」,再往上多走一點便抵崖底。重重疊石,壓迫感強。「石天門」就在崖中,左右兩方皆有路可通,右者一段山徑,左者則需輕攀方能抵達。蜈蚣嘴後之山徑頗為開揚,在清勁山嵐之中登上建有發射站之山頂。

港島徑

布力徑望蜈蚣嘴

沿劣地接山脊路

鳥嘴石

繼續往上走

蜈蚣嘴下

「石天門」

「面具石」

崖頂

聶高信山頂

沿西脊大路落山,重回中峽,加料輕登金馬倫山,南脊返回「港島徑」,於電塔小徑西行至今早出澗位置,再沿引水道東行,隨後南降黃竹坑廢村,接回石刻。此荒廢村後山徑,正進行築路工程,也許此小徑將來成為連接黃竹坑與引水道之要道。

遠望金馬倫山

途中風光

水管路

南朗山

南脊路口

路況

接回引水道

花磚

廢村之石屎樓梯

舊路將被新建之石屎路取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