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龍附鳳、癲鳳狂龍

日期︰2021-10-10
難度︰★★★
路線︰水浪窩→榕樹澳引水道→飛龍石澗→龍鳳走廊→飛鳳石澗→榕樹澳引水道→水浪窩
編號︰飛龍石澗 198.2/211010+1:494
   飛鳳石澗 83.3/211010+2:495

「西貢西水系」(祈公稱為「西貢中水系」),相對而言名氣較低,大澗者不列「九大石澗」、靚瀑靚潭者不如大帽大東出名、論險要不敵「三大險澗」(鳳壁石澗臥龍石澗東馬肚坑),然而喜清幽者,有「花潭五澗」(花潭石澗牛耳石西坑畫眉東坑雷花石澗蛇地坑隨意組合串遊;至為險奇者要數源發雞公山之坑流:雞榕三澗、馬夾崙坑飛龍石澗飛鳳石澗隱龍三源等等,皆為不好跟從網上行程推介者可考慮之地。此澗群以崖直瀑飛而聞名,石碎壁險而畏懼,短而精之澗途亦可一日串遊,實屬遠離煩囂之選。

飛龍石澗,又名癲鳳坑(石澗),土名南蛇塘(蚺蛇塘?),源起雞公山主峰金山仔馬夾頂,流入企嶺下海,入海處稱為白沙田。此澗由引水道觀看,見瀑崖兩幅,低處在左,高處左右,乃本澗兩段瀑崖,中間澗道蛇彎如蟠龍。上源主雙分,左源乾坑可登馬夾崙,主源則依最右支接橫山徑(或可稱之為「龍鳳走廊」)於飛鳳石澗源末,或沿舊麥徑下降至隱龍石澗澗口,或接今日之麥徑第三段。

飛鳳石澗,又叫狂龍坑(石澗),土名白芴水,源起雞公山主峰金山仔以西,流入企嶺下海,入海處稱為白芴口。從引水道遠觀此澗,必定會被如天塹一樣的直壁所震撼,或於林中窺看,更添神秘。 瀑壁櫛比鱗次,錯落有序,分層而下,連綿不絕,其磅礡氣勢與宏大好比水澇漕萬丈布昂深石澗千層瀑;主源以外,尚有一左源,亦見瀑壁,猶可一探。

每每經過此地,往往納悶水量難多而未顯其真貌,故寧可於冬日乾旱季節正攀飛鳳全破壁,以求體驗其氣勢。前、昨兩日,颱風獅子山罕有地為香港帶來誇張雨量,難於儲水的飛龍飛鳳,頃刻生出一道又一道瀑布,機會難逢,決定翌日風後一睹其貌。連遊兩澗之命名可謂玩味十足,除了龍鳳極具氣勢外,龍者又稱鳳,鳳者又稱龍,一狂一癲,亦足描述兩澗,是故除了直白之「飛龍飛鳳」外,看似嘩眾取寵之「癲鳳狂龍」亦不為過,而充滿意頭之「攀龍附鳳」也屬不錯之選。

水浪窩起步,雷達圖顯示雨帶並沒有覆蓋西貢半島,只有零星雨區擦過,兩小時內雨區盡去,然後放晴。沿引水道慢走,風後蝴蝶翩翩起舞,缺葉藤(Bauhinia championii,蘇木科)花正盛開,似乎沒有受颱風影響;對岸長情坑瀑布澎湃,極目馬鞍山東馬肚,隱約看見一條白線隱藏其中,乃東馬肚坑彌天壁此支流所在,今生瀑流,偉為壯觀!先經過隱龍石澗澗口,清脆水聲響絕耳邊,惟其瀑壁多藏林中,從引水道只見窺見極少部份。再走,至飛鳳石澗澗口,一氣呵成之主澗道如白流衝破天際,忽然有種於願足矣之錯覺。來到飛龍石澗澗口,視覺上錯開之兩段瀑布亦叫人駐足長留。一如所料,雨過放晴,欣賞過兩澗宏瀑,是時候從另一角度細味。

長情坑與馬鞍頂


東馬肚左支澗彌天壁

船灣淡水船副壩與中國深圳梧桐山

飛鳳石澗其中一條左源

飛鳳石澗

飛龍石澗

馬夾崙坑

飛龍石澗/癲鳳坑

來到澗口,水壩已溢滿,深潭之左有山徑引至潭後短瀑頂,瀑後右轉,即見一道可分四層之橫瀑。低層如雙馬尾,可輕鬆走至第二層,此層以上,白流亂竄,狀甚混亂,水量大而難再上攀,退回右側山徑繞至瀑頂,途中有缺口可望見上面兩層之瀑布。

壩後短瀑深潭

底層雙馬尾瀑

上望餘下層數

山徑避險

瀑頂為一開揚石台,可俯瞰企嶺下海景色,此時澗道收窄轉為林澗,潛藏林中迂迴前行。拜水豐所賜,有瀑有急流可賞。一道沿石面斜滑之短瀑,從左走至另一道石級狀瀑布,然後迎來兩段坑槽急流,未幾有碎級石排形成之急流。由此起,連環崖瀑叫人喘不過氣。

斜瀑

石級狀瀑布

碎級石排急流

一幅平滑高崖出現一道呈等邊三角形之高尖瀑布,上有一柱飛瀑拋懸於石排缺刻處,上承石排短瀑,再接一幅如紗之飛瀑,有幾分似狗嶺涌石澗第二個瀑布。陽光漸露,紗瀑銀光閃閃,乃雨後瀑布最美一刻。瀑頂又一個開揚石台予人歇息。

仰望

高瀑

一柱飛瀑

兩層瀑布

瀑左險徑

頂層之雙瀑

石台下望

由右邊崖底亂石坡上攀,可見宏偉雙瀑出現身邊,繞徑來到石坡之下,小心攀上外懸濕坡,步步為營地橫移回澗中,抬頭又見直瀑與急流。上攀至頂,高聳企壁阻路,有瀑飛瀉,下接碎石淺灘,瀑下產生強勁氣流,水珠橫飛,難以站穩。瀑左有山徑繞上瀑頂,為一段短淺坑槽。

重回澗中之景

此飛瀑產生超強氣流

未幾來到分源處,曾由馬夾崙於左源下溯至此,今欲接飛鳳石澗而取右源。數步之遙,有一瀑布從岩床深切,須於右方石脊小心攀上。隨後之澗道沒入林中,平坦且水量大幅減少,再遇分源,捨棄水量最大的主源,取最右支,澗道迅速轉為淺坑,未幾見一灰白色機身之喬木,乃離澗之路,即連接飛鳳石澗之橫山小徑。

右源唯一瀑布

左支水量多,取右支可接「龍鳳走廊」

右支澗貌

抵「龍鳳走廊」

飛鳳石澗/狂龍坑

此「龍鳳走廊」初段有不少倒木,通行困阻猶可行,上行至小山嘴,泥坡陡斜濕滑,其後小徑穿梭於水銀竹(Indocalamus sinicus,禾本科)林之間,相當明快。至接近飛鳳石澗上源腹地,經過兩條支流後,可於第三條支流平坦處覓得主澗。

甫入澗一會,已見澗道成峽槽, 左右皆有棧道可避開槽瀑,此地有個奇怪名字,叫「飛鳳走廊」。走廊之後,下承一道長瀑布,後有一幅斜坡雙瀑,再接另一道短雙瀑,然後澗道變得平坦開揚,腳下是企嶺下海榕樹澳

峽槽

飛鳳走廊

長瀑

斜坡雙瀑

短雙瀑

精彩由此起

飛鳳石澗水豐時不可能沿瀑壁上攀,此事只有枯水季節方能一試。看似陡峭的澗道,旁邊開出了一條山徑避開危險位置,除了入澗後與出澗前兩段外,似行山多於攀澗,有點像東龍石澗之格局。山徑在澗左(落澗方向),似石河般混有鬆軟砂土的路況,可以想像萬年前瀑崖未沖擦出來的樣子。瀑布在右側洶湧下瀉,每有可橫移至澗邊位置皆好奇一探,會發現此澗猶如一道超長瀑布。其中一處移至瀑底,上方層層疊疊的瀑壁甚為深刻,記得枯水四月由此上攀,玩味十足,今日白流沖擦,如洗去人與事一樣,變得不可接近之地。要說美態,飛鳳石澗絕對不及飛龍石澗,雖從遠處觀看,飛鳳飛龍吸引,但深入澗中,方發覺飛龍更具吸引力;然而飛鳳除了那一氣呵成的外表外,每段皆看見瀑布一瀉到底,而且沒完沒了的神秘感除卻視覺上衝擊外,在心理上亦叫人心跳加速。

避險山徑一景

層疊瀑壁


氣勢如虹

每遇石台皆成瀑

沒完沒了

瀑布一層接一層,或長或短,有時山徑繞過之瀑壁,不知錯過多少美景。最終山徑接上連壁之底,最底一層瀑布在半林之下,沿小階級分躍,神態有若彌東坑主瀑;而此地也是兩源交匯處,左源絲絲弱水(相對而言)在上方亦形成一道輕懸瀑。已經不需要避險之山徑,沿澗下溯,一道三級急流,又一個開揚石台出現,下方已經看水壩後溢滿的水池。開揚石台暗示下方又有瀑布;此瀑不是飛瀑,而是層層而下的斜瀑,流水佔盡澗道兩邊,如盛放一樣自由流下。斜瀑下方又接一道高瀑,兩流匯合於瀑底右側,方止於平坦的下游。此刻,飛鳳群瀑盡過,一段平靜的澗道後,因水壩截流且滿溢,澗道水深竟可及腰,此時宜細心從左方搵找離澗之路,即可接上石屎小徑。此時切忌急於返回馬路,跨越水壩缺口另一邊,可正面欣賞飛鳳石澗那連續不斷的瀑布,感受一下前人何以作狂龍坑,又或土人何以稱為白芴水。平靜的「湖」面更帶來此澗之鏡像,為難得一見之奇景添上神來之一筆。至此,精彩半日遊已經完成,沿引水道馬路回走至水浪窩,剛好六點。

連壁瀑布最底層

左源上方之飛瀑

仰望連壁瀑布

三級急流

右上角溢滿之蓄水池

上層之斜瀑

層層瀑布

最後高瀑

水漸深入腰

水壩望飛鳳連壁瀑布倒影

攀山溯澗,不為打卡、不為趕潮流,除了追求美景之外,更需好好了解當地生態地理、人文歷史,更甚是作為渺小人類與大自然的交互、作為香港人香港山水的共嗚與自豪、作為好奇探究者與自然生態的體會。如何慎選路線、如何安全越過險境、如何脫離困境、如何遊走於不同天氣之下,這不啻是終身課題,也不是課本上或是過於簡化的規例上可以清晰定義與涵蓋,而是經驗、知識、觀察、理解之下所感悟的結果。攀山溯澗終究不是運動,而是冒險,相信能體會到這一點的同好,必然對這個活動有一定的理解與經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