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赤岳鉱泉→文三郎道分歧→赤岳鉱泉→赤岩ノ頭→赤岳鉱泉
硫磺岳,海拔 2,760 米,乃破裂火山口邊緣之高點,位處八岳主峰赤岳以北。山頂廣闊平坦,除可飽覽整個八岳群峰外,亦能極目四周之山脈。至於冬季之硫磺岳,屬於較為容易的一座,成為眾多學習攀登雪山的第一座雪山。
凌晨冷幅射令氣溫急跌,前晚只穿單薄衣服睡覺的我躲在睡袋中一直發冷抖震,礙於這個睡袋沒有彈性,加上營內狹窄,不想起身穿衣吵醒其他成員。早上醒來,冷得立即煮些熱飲暖身,兩腳腳掌遲遲未能恢復自如活動。天空澄明引致冷幅射,亦意味今日天氣極佳,相當穩定。碰巧是日乃星期六,不少日本人趁難得好天,來到赤岳鑛泉登山。霎時間,營地滿佈色彩繽紛的營帳,山屋也熱鬧非常。在我們熟睡期間,已有不少在日出前起步登山,冀午後返回此地,「日歸登山」。
阿彌陀岳與橫岳突出於山脊線後。雪地反射陽光刺眼得在營地也必須戴上太陽眼鏡。滿足的早餐令身體暖和起來,穿上裝備,這次我們所花的時間比昨日快上不少。整夜大雪令環境與昨日大不同,即使往赤岩之頭的路跟昨日一樣,景色卻極為不同。在雪坡中橫過柳川北澤,谷中積雪在石上形成一球球的模樣,樹枝積滿白雪,看起來就像白色的樹冠。在杉林中登山,腳下的雪爪似乎已經與步伐合而為一,沒有以往那種不調和的感覺。林中一處可以窺見遠方山脈,蓋雪的御嶽山,還有一整條白色的中央阿爾卑斯。漸漸有種「啊,我真係嚟咗行雪山」的感慨。迂迴地在雪坡上行,較斜的位置用冰斧插在雪中輔助,正如 John Sir 所說,在雪山中握着冰斧極有安全感。
穿越林界,是令人最期待的景色。掛着小冰柱的杉樹外,是赤岳、阿彌陀岳與橫岳的身影,細看文三郎尾根,是一條於冬季頗受歡迎登上赤岳的路線,也是我們明日的目標。別過最後一棵樹,來到盡是粉雪的斜面,暴露感瞬間提升。上攀數步,抵達平均的山坳,原來正是昨日止步的赤岩之頭。John Sir 說我們所花的時間跟昨日無異,但走起來卻比昨日輕鬆,也許是南橘北枳,美景能使痛苦減弱。在阿彌陀岳後方,是擁有秀麗冰河圈谷的仙丈岳與花崗岩峰甲斐駒岳;另一邊,除了剛才所見的御嶽山,還有同為獨立峰的乘鞍岳,然後是連綿的北阿爾卑斯山脈;近處橫岳下的大小同心(大同心與小同心),是兩排突起的尖峰,險惡無比。
山頂近在眼前,前方雪坡外加臨頂的少許雪岩混合地形,叫人蠢蠢欲動。沿平緩上升的斜面上行,行動自如,風和日麗,只有太陽眼鏡束縛與自然的感觀連結。遠方屬北八岳形如馬鞍的天狗岳,與錐形火山蓼科山,極似香港的馬鞍山、昂平與大金鐘。最後的路段並無難度,很輕鬆便抵達寬廣平坦的山頂。所有突起的物體,皆有橫向生成的雪,也就表示昨日有着強風與水氣肆虐的時刻。環顧四周,幾乎被冠雪山脈包圍:以槍岳與穗高岳為首的「槍穗連峰」、以立山與劍岳為首的「立山連峰」、以「白馬三山」、鹿島槍岳與五龍岳為首的「後立山連峰」,以上組成壯麗的北阿爾卑斯;在八岳主峰赤岳後方,就是剛才介紹過的中央阿爾卑斯。風景美不勝收,也差不多時候回程落山。
原路返回,落山並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雙腳壓入雪中,有點似在富士山大砂走的感覺。俯瞰寬廣的雪稜,在藍天下每一個景色都是一幅畫。尤愛岩壁中那些落葉樹,陽光斜射拉出長長的影子,充滿蒼鬱味道。臨近返回林界之前,發現雪地出現鹿蹄印,走向深邃的森林,也許我們與牠擦身而過。陽光溶化枝條上的雪,在樹枝頂端形成小冰柱,彷如聖誕樹一樣掛滿閃爍的裝飾。暢快且滿足地回到營地,準備午餐,稍微休息,再度上山。
由於昨日「中山展望台」並無景觀,故飯後再次前往,順便當成體能鍛鍊。雪蓋得比昨日多,走起上來更輕鬆。很快就抵達這個小山崗,如一排狗牙的橫岳堂堂出現眼前,而孤高的赤岳,則默默無聲地俯視着渺小的我們。斜陽漸漸將橫岳染成淺黃色,但我們也因待得太久而決定返回營地。途中於杉林間窺見橙紅色的雪崖,有如雜誌封面一樣的構圖,叫人讚嘆不已。回到營地,帳篷內的水氣再度結成冰,連睡袋面也有一層薄薄的霜。體溫將之溶化,不久營內又變得濕濕冷冷。這是第三晚在戶外露營,也是最後一晚,漸漸開始習慣的模式,將會止於明晚回到文明的山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