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22
路線︰名古屋
是日並無特別安排行程,只為明日開始的南北縱走稍作休息。酒店附近有一間連續咖啡店「コメダ珈琲店」,成為我們吃早餐的地方。多士平平無奇,但咖啡倒不錯,苦味適中帶點微酸,作為凍齋啡相當合適。
日本八岳連峰縱走、白山登山 D1︰抵埗
日期︰2019-09-21
路線︰香港→名古屋
八岳(八ヶ岳)連峰,一條堪比北阿爾卑斯(槍穗連峰、立山連峰、後立山連峰)、中央阿爾卑斯及南阿爾卑斯,卻沒有命名為阿爾卑斯的山脈。八岳大部份位處日本長野縣,小部份落在山梨縣,其東北有淺間山,東南有富士山,西南有南阿爾卑斯山脈,西面有御嶽山及中央阿爾卑斯,西北面有北阿爾卑斯山脈。除了淺間山這座火山外,都是曾經踏足過的山,立足八岳,有如重溫自己的日本登山史。八岳連峰起伏不斷,嚴如巨型版八仙嶺;分南北,稱為南八岳及北八岳,以夏澤峠(夏沢峠)為界。南八岳險峻,北八岳,剛柔並重,南北縱走感受尤深。八岳為百名山之一,主峰赤岳,標高 2,899 米,屬南八岳路段,山體富含鐵質,外露表土風化後呈紅色,故名赤岳;北八岳稜線低於林界,部份峰頂仍有景可觀,而最具特色之蓼科山(不一般不計入八岳),為北八岳最高峰,標高 2,530 米,亦是南北縱走最後一峰,山形呈圓錐狀,別名「諏訪富士」。南北縱走,一般建議以四日三夜完成,上落差比起過往的阿爾卑斯縱走,可算是難度較低的縱走線,惟須注意赤岳及橫岳有大量岩稜與岩壁攀爬,仍充滿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勢。
路線︰香港→名古屋
八岳(八ヶ岳)連峰,一條堪比北阿爾卑斯(槍穗連峰、立山連峰、後立山連峰)、中央阿爾卑斯及南阿爾卑斯,卻沒有命名為阿爾卑斯的山脈。八岳大部份位處日本長野縣,小部份落在山梨縣,其東北有淺間山,東南有富士山,西南有南阿爾卑斯山脈,西面有御嶽山及中央阿爾卑斯,西北面有北阿爾卑斯山脈。除了淺間山這座火山外,都是曾經踏足過的山,立足八岳,有如重溫自己的日本登山史。八岳連峰起伏不斷,嚴如巨型版八仙嶺;分南北,稱為南八岳及北八岳,以夏澤峠(夏沢峠)為界。南八岳險峻,北八岳,剛柔並重,南北縱走感受尤深。八岳為百名山之一,主峰赤岳,標高 2,899 米,屬南八岳路段,山體富含鐵質,外露表土風化後呈紅色,故名赤岳;北八岳稜線低於林界,部份峰頂仍有景可觀,而最具特色之蓼科山(不一般不計入八岳),為北八岳最高峰,標高 2,530 米,亦是南北縱走最後一峰,山形呈圓錐狀,別名「諏訪富士」。南北縱走,一般建議以四日三夜完成,上落差比起過往的阿爾卑斯縱走,可算是難度較低的縱走線,惟須注意赤岳及橫岳有大量岩稜與岩壁攀爬,仍充滿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勢。
馬來西亞第二高峰 Trus Madi D4︰賦歸
日期︰2019-06-30
路線︰ Base Camp → Kota Kinabalu
再次在基地營過夜,凌晨沒有前夜那些寒氣,睡得相當安穩。起床整理個人裝備時,仍聽見發現吸血蟲的聲音。早餐過後,Dennis 向每個隊員逐一頒發登頂證書,作為紀念可謂相當有意義。Shed 今日再次上山,隨隊是昨夜的臺灣人等,也許今日會落雨,吸血蟲亦多,他不似昨日一樣,露出雙腿的皮膚。與 Shed 道別後,我們待在了一會,接送我們返回亞庇的客貨車便抵達營地。早上九點左右,離開 Trus Madi base camp,然後展開四個鐘頭的車程抵達我們住宿的地方,好好休息。
路線︰ Base Camp → Kota Kinabalu
再次在基地營過夜,凌晨沒有前夜那些寒氣,睡得相當安穩。起床整理個人裝備時,仍聽見發現吸血蟲的聲音。早餐過後,Dennis 向每個隊員逐一頒發登頂證書,作為紀念可謂相當有意義。Shed 今日再次上山,隨隊是昨夜的臺灣人等,也許今日會落雨,吸血蟲亦多,他不似昨日一樣,露出雙腿的皮膚。與 Shed 道別後,我們待在了一會,接送我們返回亞庇的客貨車便抵達營地。早上九點左右,離開 Trus Madi base camp,然後展開四個鐘頭的車程抵達我們住宿的地方,好好休息。
馬來西亞第二高峰 Trus Madi D3︰登頂
日期︰2019-06-29
路線︰ Camp 2 → Trus Madi → Camp 2 → Base Camp
早上零時,大家仍沉醉在睡袋的溫暖之中,二號營地的溫度比想像中來得溫暖。鬧鐘響起,登山者其實有如軍人,聽見鐘聲便會立刻起床。遵守出發時間相當重要,連串的延誤,可以影響後續行程。僅記中午以後,任何的高山天氣一旦變化,可以變得相當惡劣。當中僅有一人仍未起床,山友擔心修補過的登山靴未能支撐她登頂及回程的路,放棄這段來回的登頂行程。廚房聽取了我們的意見,早餐沒有那如粉一樣的飯,濃味的炒米粉,足夠我們填飽肚子。仰望星空,銀河依舊肉眼可見;如斯晴朗,預計至少有半日大晴天。
路線︰ Camp 2 → Trus Madi → Camp 2 → Base Camp
早上零時,大家仍沉醉在睡袋的溫暖之中,二號營地的溫度比想像中來得溫暖。鬧鐘響起,登山者其實有如軍人,聽見鐘聲便會立刻起床。遵守出發時間相當重要,連串的延誤,可以影響後續行程。僅記中午以後,任何的高山天氣一旦變化,可以變得相當惡劣。當中僅有一人仍未起床,山友擔心修補過的登山靴未能支撐她登頂及回程的路,放棄這段來回的登頂行程。廚房聽取了我們的意見,早餐沒有那如粉一樣的飯,濃味的炒米粉,足夠我們填飽肚子。仰望星空,銀河依舊肉眼可見;如斯晴朗,預計至少有半日大晴天。
馬來西亞第二高峰 Trus Madi D2︰二號營地
日期︰2019-06-28
路線︰Trus Madi Base Camp → Camp 2
攀登 Trus Madi 一般只需兩日,由基地營(base camp)至二號營地(camp 2),以及二號營地登頂後返回基地營,單程長約 11.3 公里,由基地營起計,每一百米設有剩餘里數牌。首日行程約 8.1 公里,平緩漸升,主要沿河邊,穿梭熱帶雨林,相當易行,臨近二號營地,植被轉為山地雨林,路況變得崎嶇,預視翌日的地勢。熱帶雨林常引人注目的,多見地生蘭、薑科及秋海棠科等花朵豔麗的植物,還有少量野牡丹科及蕨類植物。至進入山地森林,漸見豬龍草的蹤影,蘭科物種數量急升,多附生於樹幹或樹枝上。另一樣「特產」,連當地人亦避之則吉的,便是吸血蟲(leech)。Trus madi 盛產兩種︰老虎水蛭(tiger leech,學名 Haemadipsa picta)及歐洲醫蛭(brown leech,學名 Hirudo medicinalis),前者躍於葉尖,後者出於地面枯葉堆。面對登山者,牠們毫不客氣,一擁而上。
路線︰Trus Madi Base Camp → Camp 2
攀登 Trus Madi 一般只需兩日,由基地營(base camp)至二號營地(camp 2),以及二號營地登頂後返回基地營,單程長約 11.3 公里,由基地營起計,每一百米設有剩餘里數牌。首日行程約 8.1 公里,平緩漸升,主要沿河邊,穿梭熱帶雨林,相當易行,臨近二號營地,植被轉為山地雨林,路況變得崎嶇,預視翌日的地勢。熱帶雨林常引人注目的,多見地生蘭、薑科及秋海棠科等花朵豔麗的植物,還有少量野牡丹科及蕨類植物。至進入山地森林,漸見豬龍草的蹤影,蘭科物種數量急升,多附生於樹幹或樹枝上。另一樣「特產」,連當地人亦避之則吉的,便是吸血蟲(leech)。Trus madi 盛產兩種︰老虎水蛭(tiger leech,學名 Haemadipsa picta)及歐洲醫蛭(brown leech,學名 Hirudo medicinalis),前者躍於葉尖,後者出於地面枯葉堆。面對登山者,牠們毫不客氣,一擁而上。
馬來西亞第二高峰 Trus Madi D1︰基地營
日期︰2019-06-27
路線︰Kota Kinabalu → Keningau → Trus Madi Base Camp
Mt. Trus Madi(特魯斯馬迪山),海拔 2,642 米,為馬來西亞第二高山,與第一高的神山同樣聳立於婆羅洲,這度相差達 1,453 米。雖說第二高,名氣與神山差天共地,知其名者稀,是故登山者亦極少,路況保持在相當粗獷的狀態。神山可以說是抱着旅遊心態便能一登(不推薦),可是 Trus Madi 卻非如神山一樣輕鬆︰上落差相約,登頂的路手腳並用,平坦的路滿佈泥濘,更需越過兩個山峰方抵最高點;惟獨不用擔心高山反應。是故此行程只適合體能佳者,更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攻其不備的吸血蟲。登山有三條路線︰
一、Wayaan Kaingaran (Tambunan)︰起點至山頂 4.9 公里
二、Wayaan Mastan (Keningau)︰起點至山頂 4.3 公里
三、Wayaan Mannan (Sinua, Sook)︰起點至山頂 11.3 公里
當中以 Wayaan Mannan 最長亦最易,亦是為數最多的登山者採用之路線。
此山座落於熱帶雨林之中,全程幾乎沒有遠景,只有蒼鬱的原始森林,是欣賞形態各異的蘭花、觀察形形色色林鳥的好地方,而當中最為有名,是豬籠草的考察勝地。豬籠草(Nepenthes)這個屬分佈於馬來群島、塞舌爾、斯里蘭卡、印度的卡西丘陵(Khasi Hills)、澳洲昆士蘭最北部、東南亞及馬達加斯加東部,香港亦在其中;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當數婆羅洲。單單在 Trus Madi,最少已能夠遇上五種原變種及一種雜交種,其中兩種更是 Trus Madi 特有種,比起神山可謂更加精彩︰
路線︰Kota Kinabalu → Keningau → Trus Madi Base Camp
Mt. Trus Madi(特魯斯馬迪山),海拔 2,642 米,為馬來西亞第二高山,與第一高的神山同樣聳立於婆羅洲,這度相差達 1,453 米。雖說第二高,名氣與神山差天共地,知其名者稀,是故登山者亦極少,路況保持在相當粗獷的狀態。神山可以說是抱着旅遊心態便能一登(不推薦),可是 Trus Madi 卻非如神山一樣輕鬆︰上落差相約,登頂的路手腳並用,平坦的路滿佈泥濘,更需越過兩個山峰方抵最高點;惟獨不用擔心高山反應。是故此行程只適合體能佳者,更要有心理準備,面對攻其不備的吸血蟲。登山有三條路線︰
一、Wayaan Kaingaran (Tambunan)︰起點至山頂 4.9 公里
二、Wayaan Mastan (Keningau)︰起點至山頂 4.3 公里
三、Wayaan Mannan (Sinua, Sook)︰起點至山頂 11.3 公里
當中以 Wayaan Mannan 最長亦最易,亦是為數最多的登山者採用之路線。
此山座落於熱帶雨林之中,全程幾乎沒有遠景,只有蒼鬱的原始森林,是欣賞形態各異的蘭花、觀察形形色色林鳥的好地方,而當中最為有名,是豬籠草的考察勝地。豬籠草(Nepenthes)這個屬分佈於馬來群島、塞舌爾、斯里蘭卡、印度的卡西丘陵(Khasi Hills)、澳洲昆士蘭最北部、東南亞及馬達加斯加東部,香港亦在其中;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當數婆羅洲。單單在 Trus Madi,最少已能夠遇上五種原變種及一種雜交種,其中兩種更是 Trus Madi 特有種,比起神山可謂更加精彩︰
- N. tentaculata 毛蓋豬籠草
- N. macrophylla 大葉豬籠草(Trus Madi 特有種)
- N. lowii 勞氏豬籠草
- N. fusca 暗色豬籠草
- N. stenophylla 窄葉豬籠草
- N. × trusmadiensis 特魯斯馬迪豬籠草(Trus Madi 特有種)
- N. chaniana 陳氏豬籠草(僅有紀錄)
- N. vetichii 維奇豬籠草(僅有紀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