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婆東坑(大水版)

日期︰2025-08-09
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子林路→女婆東坑→女婆山→怡欣山莊
編號︰408.2/250809+1:752


女婆東坑,源起女婆山東面,流入梅大石澗梅子林大水坑,上游稱為茅坪坑),女婆山東坡群澗眾多,多在雨後間歇成流,論最豐沛者,當數此澗,惹來駕車人士在梅子林路交匯的澗口處洗車。曾在乾旱期下溯,是次水豐期上溯,不息流水令此澗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短瀑相接、銀珠飛瀉、滔滔白流填滿坑峽石隙,是一條必然親而近之、踏流而溯的別緻石澗。

日本九州山旅 D9:曲終

日期︰2025-07-06
路線︰熊本→香港

昨日七月五號,據說是人害怕大地震的日子,甚麼也沒有發生,要不是日本新聞報導人入境人數大減,才驚覺自己「大步𨂾過」。意料之外的航班取消、意料未及的梅雨季節繼續大晴天、新奇的的士體驗,還有莫明奇妙被呼喝的巴士歷奇,充滿變數的旅行之中,還見識到日本如何保育濕地,狠狠重擊「植林就是硬道理」這個神聖天條。

日本九州山旅 D8:一ノ峯

日期︰2025-07-05
路線︰宮崎→肥後大津→一ノ峯→二ノ峯→下布田→肥後大津→宮崎→熊本

一之峰(一ノ峯),海拔 858 米,屬於阿蘇山南外輪山向西伸延其中一條山脈,峰頂多石而突出,與海拔 870 米的二之峰形成馬鞍狀。周邊為牧場採草地(即採集野草作飼料之用),故每年都會燒山以維持其草地生境。圍繞一之峰的山皆有大規模植林作木材來源,是故此山展望良好,亦孕育不少草地植物。

日本九州山旅 D7:双石山、加江田渓谷

日期︰2025-07-04
路線︰宮崎→小谷登山口→双石山→加江田渓谷→木花→宮崎

雙石山(双石山)海拔僅 509 米,位處宮崎市南部,屬「鵜戶山地」一部份。夾加江田川鏡洲川,西側急斜而東側平緩,形成單斜山(cuesta)地形。脊線呈小狗牙狀,極多上落。山頂周邊以照葉林為主,雖然並非原生林,自 1910 年起已無人為干擾,超過百年養護,今已近天然林狀態。其東面之砂礫岩因崩落狀態而叫作「ボロボロ」,一字之轉變成「双石」這個名字,來源與黑部五郎岳很相似。此山路徑甚多而少標識,加上東面地形複雜,小心迷路;夏日梅雨季節前後,飛蟲極多,不堪煩擾者應備防蟲頭套。加江田溪谷雖缺落差地形,然而開揚寬闊之河道不乏淵(水深之石峽),鋪設好的山徑與粗獷的雙石山呈極大對比。

日本九州山旅 D6:猪八重渓谷

日期︰2025-07-03
路線︰宮崎→北郷→猪八重→北郷→宮崎

豬八重溪谷(猪八重渓谷),位於宮南面日南市之「北鄉森林治療基地」(北郷森林セラピー基地),乃日本少數原生照葉林(laurilignosa,又叫副熱帶常綠闊葉林)之一。漫步豬八重川畔,享受森林浴,還有盡處的三個瀑布:五重之瀑(五重の滝)、流合之瀑(流合の滝)及岩壺瀑(岩つぼ滝)。江戶時代此地出產造船用杉木,有謂「飫肥杉」;戰後,建造小規模水力發電設施,以及沿溪谷建造約五公里的小火車以便運輸木材,一直運作至昭和 40 年(1965 年)左右。今全數廢棄,剩下修繕過的郊遊徑,以供後人回憶。

日本九州山旅 D5:九重連山 D3

日期︰2025-07-02
路線︰法華院温泉山荘→白口岳→中岳→久住山→北千里ヶ浜→タデ原→くじゅう登山口→豊後中村→大分→宮崎

這些山峰全為溶岩圓頂,顯示這裏地面曾經連續大幅隆起推升,是超越人類可以理解的力量

九重連山最高峰中岳,海拔 1,791 米,為九州本土最高峰,之所以強調本土,乃屋久島宮之浦岳方為九州最高。主峰久住山,海拔 1,787 米,與中岳相鄰,不但被深田久彌選定為「日本百名山」,亦入選山與溪谷社的「九州百名山」及日本山岳會的「大分百名山」。據說曾經久住山大船山中岳還高,因登山者過多導致山頂崩落,在最近一次測量發現比中岳還要矮。與成層火山的大船山不同,久住山為溶岩圓頂,即粘度甚高的溶岩湧出形成圓頂。作為名峰,登臨者竟多於最高峰中岳;無論從長者原牧之戶峠(牧ノ戸峠)或赤川溫泉,皆可即日登頂。全個山域最活躍的火山活動就在星生山東面的硫磺山,噴出之砂礫填平形成廣闊的平原稱北千里濱(北千里ヶ浜),附近曾是硫磺開採地,早於江戶時代開始,直至 1972 年方休。

日本九州山旅 D4:九重連山 D2

日期︰2025-07-01
路線︰法華院温泉山荘→坊ガツル→段原→大船山→北大船山→大戸越→大船林道→吉部登山口→坊ガツル→法華院温泉山荘

淙淙水聲,整晚洗滌心靈,對比瀟淅風雨的啪嗒聲與背脊接近冰點的寒冷,實在是相當幸福的山間睡眠

九重連山有兩塊濕地:三俁山東面的坊鶴(坊ガツル)與三俁山西北面的蓼原(タデ原),合稱「九重坊鶴•蓼原濕原」(くじゅう坊ガツル・タデ原湿原)並登錄為《拉姆薩爾濕地公約》之濕地(香港有米埔濕地)。古時畜牧業繁盛,作為畜生食用草地,牧者會放火燒地以維持其濕地狀態;及後畜牧業衰落,濕地漸漸乾旱並灌木化,故當地志願團體為了維持景觀及文化傳承,每年會定期燒地、去除外來植物,以維持濕地獨有生態(不限於這兩塊濕地)。這種進步思維顛覆香港某些視野草為「無價值雜草」的「保育團體」,固步自封地以為凡事皆植林,諸如桂角山的山火,毫無見識將山地草坡生境視之為惡,欲以植林毀滅;若套上日本管理濕地的思維,即使他日原居民不再燒山,也必須定期放火燒山以維持香港絕無僅有的山地草坡。

九重連山東隅的大船山,列「日本三百名山」,海拔 1,786.4 米,只比久住山矮 20 cm,比九州本土最高峰之中岳矮 4.6 米。北面副峰北大船山實為一座火山,其舊火山口成為一片季節性濕地,稱為米漥,最後一次爆發在 1,600 年前;連同段原御池大船山合共擁有三個火山口。由於大船山仍有爆發風險,加上火山口位置難以預測,是故一般只能以米漥爆發模擬可能情況。山上長滿九州杜鵑Rhododendron kiusianum,杜鵑花科),花期時花團錦簇,山間染成一片粉紫色,亦成為九重連山最廣為人知的景觀。

日本九州山旅 D3:九重連山 D1

日期︰2025-06-30
路線︰熊本→豊後中村→くじゅう登山口→タデ原→雨ヶ池越→坊ガツル→法華院温泉山荘


雖然都不是崇山峻嶺,也不是日本中部那種連綿稜線與無植被覆蓋的高山地帶或岩稜,但其群峰相擁的重重山峰,亦擁有其魔力

九重山,或更廣泛地指整體火山群的「九重連山」,乃「日本百名山」之一員。最高峰中岳,海拔 1,971 米,為九州本土最高峰(屋久島宮之浦岳中岳更高)。以溶岩圓頂(lava dome)形成為主,九重連山可分成東西兩個山系:西面的「久住山系」包括主峰久住山中岳稻星山星生山三俁山等,東面的「大船山系」包括黑岳大船山北大船山平治岳,其中大船山平治岳係成層火山,北大船山係火山碎屑錐(pyroclastic cone),其餘皆為溶岩圓頂(lava dome),海拔皆落在 1,700 米左右的高度。數萬年前不斷的火山活動形成九重連山的雛形,黑岳則形成於 1,600 年前,當今活躍的火山,則位於星生山以東,位於北千里濱上方的硫磺山。近幾千年來持續的火山活動,並有紀錄下於 1662 年、1675 年及 1738 年爆發,隨後相隔 257 年於 1995 年再度爆發。

關於這座山的名字也有着一個有趣故事:明明叫九重山,主峰卻是久住山,兩者讀音一樣,為何出現兩種寫法?昔日山下舊竹田領地,有九重山白水寺法華院),舊肥後領地,則有久住山豬鹿寺,人們依山號命名地名,故出現「九重」與「久住」兩種寫法。在國家公園成立並命名之際,為避免爭議,採用「阿蘇くじゅう国立公園」這個名字,而山域則以「九重山」稱呼,主峰則寫作「久住山」。

日本九州山旅 D2:阿蘇山

日期︰2025-06-29
路線︰熊本→阿蘇→阿蘇火口→中岳→仙酔峽→火口東展望所→阿蘇山上ターミナル→阿蘇→熊本

遠處有豎立的纜車石屎墩,仿如末世般的情景,在荒蕪的山間留下一群碩大的人類建築

阿蘇山,位處九州中部的活火山,屬複式火山(stratovolcano),外輪火山口成於 25 萬至 9 萬年前四次大規模爆發,東西長達 18 公里,南北長達 25 公里,而中央火山口則是現今景點所在,當中高岳中岳根子岳烏帽子岳杵島岳合稱「阿蘇五岳」。阿蘇山素以活躍聞名,使得熊本縣有「火之國」之稱謂;在火山活動平靜時間,遊人可近距離觀看,但若有火山活動,噴出有毒火山氣體,則會禁止接近。主火山口由七個火山口逐次爆發組成,最高點為標高 1,506 米的中岳,鄰近阿蘇山最高點高岳,標高 1,592 米,則為鷲峰火山上的一個成層火山。

日本九州山旅 D1:陰霾

日期︰2025-06-28
路線︰香港→福岡→熊本

以文學家與登山家深田久彌為基準之名峰百座,即「日本百名山」,九州佔有六座,分別為九重山祖母山阿蘇山霧島山開聞岳宮之浦岳,名氣、難度、景觀或不及近年突然變成打卡之地的中部數座名山,遠離相似或重覆的密集資訊不啻是一件樂事,也是享受寧靜的其中一個選擇。六座名峰之中,僅有屋久島宮之浦岳並非成於火山,而當中九重山阿蘇山霧島山開聞岳則屬於活火山或仍有火山活動。

女婆東坑、女婆東右坑

日期︰2025-06-08
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子林路→女婆東右坑→女婆山→女婆東坑→梅子林路→富安花園
編號︰女婆東右坑 407/250608+1:748
   女婆東坑  408/250608+2:749

女婆東坑群澗,源起女婆山東坡,流入梅子林大水坑(上游稱為茅坪坑);然而女婆山東坡,有多條平行坑流,故可以最大一條女婆東坑為中心,分別細分為女婆東左坑女婆東右坑等,右坑者查仍有多條,本文所指者,乃最貼近主澗之一支。女婆山多大型花崗岩,澗中亦出現不少光滑高崖,形成獨特風貌:女婆東右坑,有一光滑巨型石坡,由下仰望宛如巨壁,缺乏磨擦力乃其難度所在,全澗陡升,盡享攀爬之樂;女婆東坑,澗容有如中型石澗,源頭直指山頂,支流匯合前乃有趣的平行澗道,小型瀑潭多,景色較為大眾化。

牛寮坑右源

日期︰2025-06-01
難度︰★★★
路線︰大橋村→牛寮坑→荃錦公路→馬塘村→牛寮坑右源→荃錦坳
編號︰406/250601+1:747

牛寮坑,右源源起荃錦坳(也有人稱之為「荃錦坳坑」),左源源起牛寮,匯於馬塘村,於大橋村大曹石澗合流。澗分三段:下段由大橋村起,止於荃錦公路,寬大而開揚,有大澗之風;中段倚馬塘村,平緩無景;上段始於左右分源,左源深入牛寮,支流眾多,人跡罕至,右源復見規模,峽瀑企壁清泉。三段風格迥異,中段建議省略。可惜五月甚旱,潺瀑弱水未能一睹最美一面。

打石坑(龍浪左坑)

日期︰2025-04-18
難度︰★★
路線︰石澳道 2 號→打石坑→龍脊東橫山徑→馬塘坳
編號︰399/250418+1:734


打石坑,源起打爛埕頂山,流入石澳;因在龍浪坑左方,或可韜其光曰龍浪左坑。全澗荒而無景,僅有「半壁廊」與臨出澗前一小段連續企壁增添趣味。入澗受石澳道 2 號所阻,宜覓路繞過;離澗後可接龍脊東坡橫山徑賦歸,或於灌叢中窮源登頂。

大潭群澗(龜山北坑、龜山南坑、蓮潭坑、蓮花井西坑)

日期︰2025-05-18
難度︰★★
路線︰大潭郊野公園站→引水道→龜山北坑→龜山南坑→引水道→老虎坑→蓮潭坑→蓮花井西坑→長連坑→大潭郊野公園站
編號︰龜山北坑  402/250518+1:740
   龜山南坑  403/250518+2:741
   蓮潭坑   253.2/250518+3:742
   蓮花井西坑 404/250518+4:743

大潭港孖崗山之間乃一丘陵地帶,官方地圖上有名字者計有長連山老虎山(Sugar Loaf)、馬坑山(Stone Hill)、蓮花井山(Bridge Hill)及龜山(Notting Hill),當中存在不少山名錯置或含糊之問題,諸如孖崗山可能是狗合山赤柱山赤峯山)之合稱、龜山本為蛇山紅山(Red Hill)才是等。更甚者其中之各大小山澗,亦有類似問題,尤其涉及「老虎」,從各資料中有多個可能:「赤柱古道」之「老虎坑石橋」、馬坑上游稱作老虎坑老虎坑原為老虎澗赤淺坑才是老虎坑因源起老虎芴,加上長連坑應作蓮花井坑龜山南北兩坑更名為蛇山南北兩坑等等;簡直可以大書特書,命名上相當混亂,故本文沿用今慣用之澗名。

龜山北坑,源起龜山,流入大潭港,有碗潭淺峽與橫壁;龜山南坑,源起龜山,流入馬坑,出大潭灣,全澗平淡,部份澗床為石坡;蓮潭坑,乃老虎坑右源左支(右支為蓮花井南坑),分源前開揚,隨後石河狀;蓮花井西坑,源起蓮花井山,流入長連坑,乃其澗一條左支,下段瀑壁連綿。

元墩下坑

日期︰2025-04-21
難度︰★★
路線︰元墩下→元墩下坑→元墩下右脊→元墩下
編號︰401/250421+1:737

元墩下坑,源起燕岩頂西北坡,流經元墩下,匯流打鐵屻坑,乃打鐵屻坑第一條右支流。此坑流域峽窄,在海拔 538 米前並無分支;全澗景觀一致,以大石為主,也算暢通,惟只有寥寥小瀑布兩、三個。澗之兩岸有脊名「元墩下左脊」及「元墩下右脊」,尤以右脊非常貼近澗道,旅者可隨心出澗,或於約海拔 500 米處,有離澗路接通兩脊。

老劉屋坑(打鐵屻坑下左源)

日期︰2025-02-22
難度︰★★★
路線︰新屋家→老劉屋→老劉屋坑→三塔脊→打鐵屻
編號︰393/250222+1:725

老劉屋坑,即打鐵屻坑下左源,源起草山北延之 439 山西坡,流經老劉屋,匯入打鐵屻坑。此坑於打鐵屻左坑打鐵屻右坑分源之前,人跡罕至,澗短而困足,右源有一企壁至為精彩,然而碎壁阻卻前路,可選擇退至左源上溯,或澗左開出一條崎嶇繞徑至近離澗處。

日本雪峰紀行 D7-8:妻籠宿

日期︰2025-03-28
路線︰名古屋→南木曾→橋場→妻籠→南木曾→名古屋

中山道(又叫木曾路)是日本江戶時代「五街道」之一,乃連接江戶(即今日東京日本橋京都三條大橋(三条大橋)的道路;途中設有六十九個宿場,合稱「中山道六十九次」,而第四十二個宿場,就是妻籠宿。就近的南木曾站(南木曽駅),是「三百名山」南木曾岳的登山口,也是前往妻籠宿觀光的集散地。

日本雪峰紀行 D6:西穂独標 D2

日期︰2025-03-27
路線︰西穂山荘→新穂高口→平湯温泉→名古屋

日本攀登雪山,通常會將之分為嚴冬期與殘雪期,兩者之間有着相當不同的環境與風險,是可以長篇大論的一個題目。在選擇兩者之間,首次的獨行落在殘雪期,對於雪了解不深,殘雪期顯得沒那麼深不可測;然而今年日本大雪,雪量持續維持與冬天相約的量,這反而給我一個驚喜:殘雪期的環境,嚴冬期的風景。出發前令人不安的不穩定天氣,最終卻是風起雲湧與大晴天。

日本雪峰紀行 D5:西穂独標 D1

日期︰2025-03-26
路線︰松本→平湯温泉→新穂高口→丸山→西穂独標→西穂山荘

橫風持續的吹,多日的錘煉已漸無感覺,只要不是那種突如其來的推力,已視之為尋常不過的稜線特色

北阿爾卑斯山脈可算是日本最為著名的山脈,海拔 3,190 米的穗高岳為其主峰,當中可細分為奧穗高岳前穗高岳北穗高岳西穗高岳。前三者早已踏足,獨缺後者,踏上那險要的奥穗高岳西穗高岳岩稜計劃,遲遲未實行;然而西穗高岳之延稜有一岩峰名西穗獨標,海拔 2,701 米,立於峗峨岩稜之前,可飽覽穗高群峰、龐大的笠岳燒岳,還有乘鞍岳等百名山;本作測量之用而稱之為「獨標」。冬日攀登者通常乘搭「新穗高纜車」由新穗高口起步,以西穗獨標作結,初嘗臨頂一段進階的雪岩混合地形,或僅止步於峰前亦無不可。山麓有全年營業的西穗山莊,令行程安排更有彈性。

日本雪峰紀行 D4:木曽駒ヶ岳

日期︰2025-03-25
路線︰駒ケ根→千畳敷→木曽駒ヶ岳→千畳敷→駒ケ根→松本

風景美麗得叫人屏息,險峻的寶劍岳,山容莊嚴的熊澤岳,還有強風在雪面塑造的逆瓦狀波紋

木曾駒岳(木曽駒ヶ岳)海拔 2,956 米,乃中央阿爾卑斯之首,為「日本百名山」之一員;與南阿爾卑斯山甲斐駒岳(甲斐駒ヶ岳)相對,故有分別稱為西駒岳東駒岳的叫法。南面岩峰寶劍岳之下,是名為千疊敷(千畳敷)的冰河圈谷。秋日的千疊敷,紅黃交雜,是欣賞紅葉的熱門地方;到了冬日,積雪填滿圈谷,達三米之深,亦深受雪登者歡迎。臨近稜線的八丁坂上部頗為陡峭,時有不慎滑落者,加上左谷(即寶劍岳下)易有雪崩,上攀時必須慎重留意。稜線以上受強風影響,加上殘雪時期偶有降雨,雪溶化再結成冰,也是滑落的原因之一。在日本登雪山,即使處於殘雪時期的高山,會強調「完全入山裝備」是最低要求,即備有硬殼(hardshell)防水外套、冰斧、十齒或以上之冰爪及頭盔。

日本雪峰紀行 D3:駒ヶ根

日期︰2025-03-24
路線︰熊谷→長野→松本→駒ケ根

對常踏足日本三條阿爾卑斯山脈的岳人來說,松本可謂絕不陌生。接連着各大登山口的交通,亦是以此地為主。登上過群馬縣新潟縣谷川岳後,下一座目標雪峰就是位於長野縣中央阿爾卑斯(中央アルプス)的木曾駒岳。以松本為中轉站,最後來到駒根。晚上一場大雨,到底對明日的登山行程有多大影響?

日本雪峰紀行 D2:谷川岳

日期︰2025-03-23
路線︰熊谷→上毛高原→谷川岳→上毛高原→熊谷

登雪山靠自身產生的熱力保暖,此處身體逐漸出汗,感覺雖然並不舒服,但當抵達稜線面對強風之時,恰到好處

位於群馬縣新潟縣之間有一山嶽名谷川岳,乃一雙耳峰,主峰オキノ耳,海拔 1,977 米,副峰トマノ耳,海拔 1,963 米。副峰古稱藥師岳,山頂有藥師瑠璃光如來像;主峰則有別名谷川富士,傳說富士山淺間菩薩降臨之地。本來谷川岳谷川本谷北面一列岩稜,稱為俎嵓(まないたぐら),因日本陸地測量部錯將藥師岳當成谷川岳而沿用至今。除了號稱「最接近首都圈之高山」之外,其岩場亦屬國內數一數二,與劍岳穗高岳合稱「日本三大岩場」。與周邊的仙之倉山萬太郎山一之倉山茂倉岳合稱「谷川連峰」,又叫「國境稜線」。有着交通便利與景色多變的雙重吸引力,攀登谷川岳人數相當多,然而其險地之多與激烈變化的天氣影響下,此山亦以山難聞名。

日本雪峰紀行 D1:權輿

日期︰2025-03-22
路線︰香港→名古屋→熊谷


自昨年首次踏入雪山這個領域,一直對雪山念念不忘。學要有所用,自然要有所行動。添置裝備、大量閱讀相關書藉與雜誌,對各條路線的難度有所了解,選定日子,毅然起行。本來與友人相約同行,奈何突發事情太多,環環緊扣,最終只能獨行。手執冰斧,獨自在雪稜上登向頂峰;自仰慕雪山那一刻起,已是夢寐以求的一幕。熱誠戰勝滿滿的不安感,在籌備計劃時過於周詳,往往糾結在不太重要的細節,令自己增加無謂的顧慮;行程以一個鐘為單位建構出多個安排,以滿足比預定時間走得更快或更慢對應的行程。在這個背景下,行程最終定案,只等待出發與實踐。

石壟仔坑

日期︰2024-12-07
難度︰★★
路線︰富安花園→梅子林→石壟仔坑→古道→梅子林
編號︰380/241124+1:698


石壟仔坑,源起大金鐘西南面之昂坪濕地,西流至石壟仔廢村,南折流入茅坪坑。其流域縱長,冬日亦有充沛水量;全澗精華盡在石壟仔以下,當中寬廣宏偉之石坡瀑布,遠在「梅花古道」近梅子林亦可望見。澗短而通暢,乃半日閒遊之選。

蚺蛇西脊、沉船坑

日期︰2025-01-31
難度︰★★★
路線︰北潭凹→赤徑→沙頭→二坳→蚺蛇西崖→米粉頂→沉船灣→沉船坑→東灣坳→大灣→龍尾頭→大浪村→赤徑→黃石碼頭
編號︰388/250131+1:719


偏遠的短嘴兩邊,各藏冠有名字之澗,分別為北面流入蚊灣蚊坑,還有南面溯遊者較多之沉船坑沉船坑,土名黃竹瀝,水文呈扇狀,匯米粉頂西坡及東灣山東北坡眾支流,流入沉船灣,最大主源乃屬前者。其澗深藏直峽之中,加上位置偏遠,予人神秘之感;首瀑「船頭瀑」與尾瀑「船尾瀑」乃屬難關,出入澗皆迂迴。沉船灣南面一艘沉船,令此地增添妙趣。

鏡蓉坑(龜禾坑)

日期︰2024-11-24
難度︰★★★
路線︰上禾坑→134山→鏡蓉坑→大瀝嶺鹿湖→平頂坳→新屋仔
編號︰380/241124+1:698


鏡蓉坑,土名大瀝,源起 486 米高之大瀝嶺(地圖誤植為龜頭嶺,然而此峰應為其西面倚獅頭嶺坑左岸之 301 米山頭,後來雅化作獅頭嶺;因此誤會,本澗亦作龜禾坑;而大禾坑則取其正名,惟「大」字頭可廣泛配對香港眾山,故倡議取「鏡蓉」一名),流入上禾坑鏡蓉書院旁,出沙頭角海。此澗有瀑四個,中段呈大開大合之勢,上游有一通天石室,水沛之時別有一番奇景,下游大片廢田,欲迴避卻須採取另類入澗方式。

滘西坑、大嶺二嶺

日期︰2024-10-20
難度︰滘西坑 ★★★
路線︰滘西村→滘西灣→滘西坑→二嶺→大嶺→滘西村
編號︰377/241020+1:694

滘西洲廣為人知之澗,由北起逆時針數,計有泥涌坑神仙井坑狗仔坑滘西坑滘東坑。由於東北部已開發成公眾哥爾夫球場,以上澗道皆集中在島之西南。滘西坑,源起神仙井山,東流折入滘西灣;本澗下半乃典型西貢開揚石澗之貌,石排為床,節理傾角近乎垂直,形成層層連續階梯狀澗床,有數瀑,至近 100 米分源處轉密,宜覓路接回神仙井山東來之隱徑。

標高 217 米之神仙井山滘西洲最高峰,僅次者為 210 米之大嶺及 205 米之二嶺,山上有露岩幾組,有命名石景「清音石塔」及「大炮石」;山頂風景綺麗,因島居內海中央,盡情飽覽西貢半島、馬鞍群峰、清水灣半島及東海群島。

印尼龍目島、東爪哇火山旅 D11-12:Surabaya

日期︰2024-09-29~30
路線︰Surabaya

泗水印尼(Surabaya)第二大城市,僅次首都雅加達(Jakarta),名字有鯊魚與鱷魚之意,乃指以前為荒涼沼澤;近年泗水的新坑渠蓋亦鑄有這兩種動物。由於臨近赤道,全年平均氣溫皆接近卅度,十一月至六月為雨季,尤以一至三月雨量最高。泗水並非旅遊城市,即使在酒店區亦不覺有以遊客為目標的設施或商鋪。由於我們並不打算參觀市郊的神廟等景點,此日只能在商場蹓躂,努力想辦法將剩下的印尼盾花光花淨。

印尼龍目島、東爪哇火山旅 D10:Sukamade 海龜灘

日期︰2024-09-28
路線︰Sukamade Turtle Conservation → Rajegwesi → Surabaya

Meru Betiri National Park  位處東爪哇之隅,面積達 580 平方公里,其中一細小部份涵蓋海洋,乃 Sukamade Turtle Beach(海龜灘),用以保護在此出沒之海龜,包括梭皮龜(leatherback sea turtle,Dermochelys coriacea,梭皮龜科;IUCN 紅色名錄列作易危)、玳瑁(hawksbill sea turtle ,Eretmochelys imbricata,海龜科;IUCN 紅色名錄列作極危)、綠蠵龜(即綠海龜,green sea turtle,Chelonia mydas,海龜科;IUCN 紅色名錄列為瀕危)及欖蠵龜(即太平洋麗龜,olive ridley sea turtle,Lepidochelys olivacea,蠵龜科;IUCN 紅色名錄列作易危)。雖然國家公園成立於 1982 年,在此的海龜保育工作卻早於 1972 年已經展開。到訪者有幸可觀賞海龜生蛋與將誕生的小海龜放回海洋,是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體驗。

印尼龍目島、東爪哇火山旅 D9:Mount Ijen 與 Sukamade 海龜灘

日期︰2024-09-27
路線︰Banyuwangi → Mount Ijen → Rajegwesi → Sukamade Turtle Conservation

伊真火山(Mount Ijen),海拔 2,769 米,屬複合火山;其火山湖水色碧藍,以「藍火」(blue fire)聞名,並擁有世上少數的人手開採硫磺業。今日的火山口座落於直徑達 20 米的同名古火山口,最高點為海拔 2,803 米的 Gunung Merapi;火山湖乃世上海拔最高之酸性火山湖。2023 年,伊真火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之一員。登山口起為一段坡度較高之石屎路,後段則為普通山徑,與布莫羅火山(Mount Bromo)同為旅遊路線,輕鬆可達;火山口邊緣有不少形狀奇特之枯木,為遊客打卡勝地;然而今年四月,一名中國遊客打卡時因穿着不合適衣服而絆倒掉進崖底身亡,意外位置之枯木遭圍封。